主办单位: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上海油画雕塑院
承办单位:青海省美术家协会
青海画院
展览地点:青海美术馆 3号展厅
开幕时间:2025年9月18日
上午10:00
9月18日,“穿越融合——鄂圭俊艺术之路”展览在青海美术馆正式开幕。本次展览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上海油画雕塑院共同主办,青海美术馆、青海省美术家协会、青海画院联合承办,系统呈现了鄂圭俊先生跨越六十载的艺术创作历程,多维度展示其从青海高原至黄浦江畔的融合与超越之路。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秦光明,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,展览艺术家鄂圭俊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上海油画雕塑院办公室主任郦霞,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,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马钧,青海美术馆馆长王筱丽,青海画院执行院长李忠盛以及上海油画雕塑院同仁、青海省文艺界、新闻媒体界百余人参加开幕式,青海画院院长陈治元主持开幕式。
开幕式现场
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秦光明致辞
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致辞
展览艺术家鄂圭俊致辞
青海画院院长陈治元主持开幕式
鄂圭俊先生是从青海高原走向全国,并在美术创作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艺术家,其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,《迎新娘》获“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”一等奖,《春的脚步》获“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”铜奖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,版画《农家》获“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会”优秀奖,《大自然系列07》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他的艺术创作,始终扎根于青海雄浑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民族文化,凝聚着对这片高天厚土的无限眷恋与哲学思考。鄂圭俊先生早期创作扎根高原民族风情,以写实手法展现西部民族风俗;1987年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后,艺术风格融贯东西,从雄浑质朴走向凝练抽象,实现了“地理与精神的双重穿越”。他的作品既有外来艺术的影响,又流淌着中华民族与民间美术的血脉,更深植中国传统“道”的哲思与现代形式语言,体现出人与自然、宇宙和谐共生的东方美学境界。他善于以艺术家的审美眼光理解并表现对象,创作时并不囿于片段的素材,而是更强调对生活的整体感受,常以记忆与想象补足眼前所见,从而避免了对现实的机械复制,走向了艺术上的“第二自然”。
展览聚焦鄂圭俊先生从青海到上海的艺术跨越,集中展出其油画、版画、中国画及书法作品百余件,系统梳理了鄂圭俊先生的艺术轨迹,全面呈现其六十年创作生涯中的精品力作,既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回溯与致敬,也是青海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,更是深化跨地域文化交流的具体体现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青海文艺界持续推动创作繁荣,美术领域成果频出,鄂圭俊先生的艺术实践,正是老一辈青海文艺工作者深耕生活、融汇传统的典范。
鄂圭俊先生将包括朱乃正先生《鄂圭俊画像》在内的部分作品捐赠给青海美术馆。
开幕式结束后,青海美术馆主持召开了专题研讨会,省垣数百人参加研讨,气氛热烈。展览持续至10月18日。
开幕式剪影
部分作品欣赏
《牧区人物写生》
纸板油画 42.5cm×53cm 1970年代
《牧区人物写生》
布面油画 38.5cm×54.5cm 1970年代
《赛牦牛》
布面油画 130cm×120cm 1990年
《归途》
布面油画 130cm×97cm 1991年
《大自然系列03-10》
布面油画 155cm×140cm 2003年
《大自然系列09-4》
布面油画 160cm×150cm 2009年
《大自然系列09-5》
布面油画 160cm×150cm 2009年
《大自然系列16-7》
布面油画 160cm×150cm 2016年
《大自然系列》
布面油画 100cm×80cm 2018年
《远客》
木刻版画 45cm×39cm 1984年
《鹿午》
木刻版画 48cm×43.5cm 1986年
《草书立轴》
草书 60cm×97cm
《花鸟》
中国画 54.5cm×97.5cm 2012年
展览概况
研讨会现场
总策划:王筱丽
展览统筹:武艺伦 尹孟璇 李雅楠 张晨
文字统筹:尹孟璇
视觉设计:李雅楠
灯光调试:薛弘潇
设备保障:汪世昊 马有荣
公众号编辑:孙雪芮
图文供稿:巨荣慧 马俊 王志洁 孙雪芮
青海美术馆欢迎您!
地址: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64号
【夏夜美术馆】
开放时间: 9:30—20:30
(20:00停止发票)
联系电话:0971—6167589
每 逢 周 一 闭 馆